欢迎光临南京亿隆科技有限公司网站!
若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母液掺量增加,用水量不变,则可能出现流动性超过预期范围,混凝土和易性变差,在混凝土本身状态不好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泌水增加,对泵送施工造成不良影响,并且泌水量增加可能导致混凝土表面强度和外观质量下降。若减水剂超掺,但用水量相应下调,混凝土和易性良好,则该情况下因水胶比降低,混凝土强度相应增长,对其它性能亦无不良影响。超掺后含气量增大,混凝土早期及后期强度都可能有所降低,一般含气量在4.5%以下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不大,且含气量的适量提高对抗冻、抗有害介质侵蚀均能起到积极有利的作用;若含气量超过5%,则对混凝土的各龄期强度都将造成严重下降,可能造成质量事故。
减水剂本身无引气性和缓凝型,成倍超掺后,若不注意及时调整用水量,也可能使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严重变差,产生严重的泌水、离析、抓底、板结等现象,且浇注后均一稳定性差,出现内分层现象,导致钢筋周围的混凝土水胶比增大,强度下降,使得钢筋握裹力严重下降。在超高强混凝土中,因水胶比≤0.3甚至低至0.2,在此情况下通常表现出混凝土状态对减水剂掺量不敏感,为达到理想的流动性状态,减水剂掺量通常为一般正常掺量的5-8倍,即聚羧酸掺量需达到5%-8%。对于C50以下混凝土,如此高的掺量是不可思议的。但试验结果表明,在该掺量下混凝土各龄期强度发展良好,并以此配备出28d强度大于100MPa的混凝土。减水剂本身具有一定的引气性和缓凝性,则数倍超掺可能对混凝土性能产生较大不利影响。一般来说,缓凝组份的用量是根据气温环境、工程要求和减水剂正常掺量确定的,若缓凝组份超掺数倍,因缓凝组份在胶凝材料颗粒表面的大量吸附,影响胶凝材料正常水化,轻则使凝结时间显著延长,重则导致混凝土数天不凝或性不凝。一般2d甚至更长时间凝结的混凝土,因水化过程过于延缓,水化产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,造成混凝土强度性降低。